17 浏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支付行业2.0平台正迎来一场大规模洗牌。
近日,支付行业接连传出重磅消息,多家2.0平台突然关闭代理商账户并暂停分润发放。据业内人士透露,这次关停的平台涉及山东、广东等多地,共同特点是“小盘子”,月资金量在10-30亿元左右,并非行业巨头。
这些平台的突然关停,让许多代理商措手不及。有代理商反映,平台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暂停了分润提现功能,随后甚至完全关闭系统,导致无法正常开展业务。
01 行业洗牌加剧,小平台生存艰难
支付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度调整。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国内持牌支付机构数量已缩减至164家,累计注销牌照达107张,仅2025年注销的机构就达11家。
中小支付平台的生存环境日益严峻。一方面,监管政策持续收紧,2024年5月实施的《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》将支付机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统一提高至1亿元,同时建立了与备付金规模挂钩的净资产动态要求。
另一方面,行业竞争愈发激烈,资源向头部集中趋势明显。王蓬博指出,“内卷”之下利润率越来越低,中小支付机构生存愈发艰难。
支付行业两极分化的格局日益明显:一边是巨头“狂奔”,另一边却是中小机构的“黯然”退场。
02 关停潮背后,监管政策是直接诱因
本轮平台关停的直接诱因是监管政策的全面收紧。特别是259号文对“一机一码”的要求,切断了聚合平台赖以生存的“多商户切换”功能,导致依赖此类功能的小平台瞬间失去竞争力。
《非银支付管理办法》的实施更是抬高了行业门槛。新规要求收单机构注册资本从3000万提至1亿元,2024年有127家机构因资金不足注销牌照。同时,监管要求支付机构建立“资金池托管+实时清算”机制,彻底杜绝二清风险。
对于许多小型支付公司而言,它们没有自己的POSP技术做支撑,缺乏足够的第三方支持,在监管风暴面前毫无抵抗能力。当政策收紧时,这些平台往往选择直接关停代理商账户,吞掉分润,然后寻找机会东山再起。
03 代理商成最大受害者,维权之路艰难
在这场关停潮中,代理商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。以鑫伙伴(崧菓)为例,2025年2月起暂停分润提现,负责人被监管部门调查。其旗下品牌「崧菓支付」因退出支付行业导致商户押金无法退还,用户投诉量激增。
数据影响显示,该事件波及超10万代理商,部分中小代理因无法提现转向其他合规平台。黑猫投诉平台显示,仅2025年3月就有237条关于崧菓支付的投诉,涉及押金、流量费等问题。
同样,卡拉云因分润数据不透明、代付通道违规,从2025年1月起系统维护超1个月,代理商分润提现全面停滞。平台曾试图通过调整层级架构整改,但因合规成本过高最终放弃运营。
04 选择可靠平台,代理商避坑指南
面对日益复杂的支付环境,代理商选择平台时需更加谨慎。以下是几点实用建议:
首选资质齐全的大平台。一个合格的支付平台需要拥有完备的法律资质,保障用户的权益。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,有些不法分子可能通过设立低门槛吸引投资者,但实际上却是投机取巧。
考察平台的技术实力和支付渠道。有多个支付渠道的平台抗风险能力更强,在某一渠道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切换,保证业务连续性。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渠道或功能的小平台。
关注平台的结算机制和透明度。选择那些有高效、透明结算机制的平台,避免分润数据不透明的情况。在合作前,应详细了解分润结算周期、方式和历史记录。
选择有经验和负责任的上家。支付行业不仅需要一个合适的平台,还需要有懂行的合作伙伴。具有经验和实力的合作伙伴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,共同成长。
支付行业的这场“排毒”运动仍将持续。随着监管政策的深入推进,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,那些靠违规套码、资金池套利、层级传销生存的平台将逐步被淘汰出局。
对于代理商而言,眼下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头脑,选择那些合规经营、资质齐全的大平台合作。毕竟,支付行业的本质是“连接信任”,而非“玩转规则”。只有建立在合规基础上的业务,才能走得长远。
未来支付行业的竞争将更加聚焦于风控能力、技术服务水平和用户体验,那些能够适应这一变化的机构将在洗牌后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。
推荐平台特点 优势分析 适合代理商类型
资质齐全的大平台 资金安全有保障,合规性强 所有类型代理商,尤其是刚入行者
多支付渠道平台 抗风险能力强,业务连续性高 已有一定客户基础的代理商
结算透明平台 分润及时清晰,合作关系稳定 重视长期发展的成熟代理商
有代理商坦言,现在选择平台就像“走钢丝”,一步错可能满盘皆输。但行业内也不乏成功案例——那些与合规平台建立长期合作的代理商,正在享受行业整顿后的市场红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