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 浏览华强北的电子垃圾被酒精棉片擦得锃亮,套上华丽包装,便成了POS机代理商撬开客户钱包的“金钥匙”。
“办POS机,免费送平板电脑、智能手表!”这样的推销电话许多人都接到过。在河南某写字楼内,自称银联客服的声音此起彼伏,十多个年轻人按照编好的话术向客户推销POS机:“现在可以免费更换低费率的新机,没有任何押金和手续费”。
这看似诱人的优惠背后,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。一年多时间里,POS机激活费用270余万元全部流入了诈骗团伙的账户。
01 诈骗套路的三重陷阱
POS机电销诈骗已经形成完整的黑色产业链。首先,诈骗团伙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大量用户信息,包括电话号码、使用POS机情况等。随后,训练有素的“客服”按照精心设计的话术本拨打电话。
“冒充官方客服是这些诈骗分子的常用手段。”浙江省象山县检察院办案检察官揭露了一起典型案件。诈骗分子通常会自称是银联或POS机公司客服,以“费率调整”、“产品升级”等话术诱导用户更换设备。
其次,诈骗团伙会编造各种优惠条件吸引用户。赵先生是象山县一家超市的老板,2023年2月,他接到推销电话:“现在免费更新低费率POS机,活动期间可以退还旧机押金,还有加油卡赠送”。
这类话术精准抓住了POS机用户的心理痛点。
最后是激活费用的骗局。用户收到POS机后,被告知需要支付快递费和激活费,承诺这些费用会自动退还。但用户支付后,诈骗分子会以“需使用半年、每个月刷满5万元”等理由拒绝退款。
02 电子礼品背后的真相
所谓的“免费礼品”往往是骗局的诱饵。这些被吹嘘为“价值1999元”的平板电脑,实际上是成本仅100多元的电子垃圾。
这些电子产品多采用劣质配件和过时系统,根本达不到正常使用标准。诈骗分子却将它们包装成高端礼品,成为撬动用户心理防线的工具。
“价值锚定”的心理学骗局是这一套路的核心。诈骗分子将成本仅79元的电子垃圾虚拟锚定在899元的价值上,让用户产生“付出199元,得到999元价值”的错觉。实际上,用户只是用199元买了一个价值79元的劣质产品和一台POS机。
武汉市公安局破获的一起POS机诈骗案中,诈骗团伙更改POS机设置,使机具激活时弹出需缴纳399元激活费的提示,却声称使用3个月后会自动返还。事实上,正常POS机根本无此费用,这笔钱会立即转到诈骗分子个人账户。

03 行业乱象与监管挑战
电销POS机乱象屡禁不止,背后有完整的地下产业链支撑。有供应商专门提供“防封号”的外呼系统,一天可拨打电话上千次。这些电销团队往往有严密组织架构,设置“荣耀、王者、先锋、联盟”等战队名称进行分组业绩考核。
2016年,央行就明令禁止网络售卖POS机。2019年,多家支付机构发布公告禁止网销、电销POS机。然而,在产业利益驱动下,这些违规行为难以彻底杜绝。
支付行业分析师王蓬博指出:“收单机构主要的盈利模式仍是在商户通过POS机收费时收取一定比例的通道费。当前POS机具推广竞争压力较大,这导致支付机构为了吸引客户,采用退押金等形式进行推销”。
监管层面正在加强整治。央行营业管理部发布支付业务风险提示,要求支付机构强化受理终端管理,严禁通过电销等形式买卖POS机。中国银联也发布通知,要求收单机构切实履行外包机构管理责任,坚决整改违规拓展商户等行为。
04 识别与防范诈骗的建议
面对层出不穷的POS机诈骗手段,消费者需要提高警惕。正规的POS机办理渠道不会通过电话或网络盲目推销,而是有严格的审核流程和实名制要求。
消费者应核实推销人员身份。当接到自称“银联客服”或“POS机售后”的电话时,应主动询问对方公司信息,并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。真正的支付机构客服不会使用个人手机号码进行推销。
警惕过于优厚的承诺。诸如“零扣率”、“秒到账”、“免一切费用”等宣传多为骗局。央行营管部明确提示,免费更换、押金当日退还等承诺不可信。
对于已经被骗的用户,维权方式包括:联系当时装机或邮寄的业务员;拨打POS机背面客服电话投诉;向相关部门举报。但最重要的是,不要相信任何声称能帮你操作退押金的人,很可能遭遇二次诈骗。
象山县法院对童某等人利用POS机诈骗案作出一审判决,41名犯罪嫌疑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至十一年六个月不等。然而,这类案件仍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。
诈骗分子不断更换公司名称和地点,但诈骗本质从未改变。他们利用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,将华强北的电子垃圾包装成奢华礼品。而真正的支付行业从业者,应该通过专业服务赢得客户信任,而不是参与这场“电子垃圾换金融工具”的骗局。